×
分享
2025-03-16
今晚直播 彭兰x苏涛:2024年中国的新媒体研究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扫描下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视频号,或在■◆“守望者和书托邦”B站账号观看直播。

  关注“守望者和书托邦”B站账号,获取独家直播回放■★■;扫描上方小程序码,预约线下座位,一起参与“学术开放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苏涛。

  2024年■■◆★◆★,由ChatGPT所掀起的学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影响的热议,不仅没有消退★★,反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整体转向和结构性变迁,使得这种讨论愈发激烈而深入◆◆■。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范式的变革即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与传播,不仅将对人类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产生深远影响,这些知识本身反过来又将作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从而在二者之间产生紧密而复杂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人类社会知识生产还预示着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面临新局面与新问题:带来超越传统人际交往范畴的“人机之恋”情感实践★◆■,以及跨生命、跨物种交往■■◆◆★,进而引发传播学意义上的“交往的革命”★■★★■。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博士后。云南省新兴专业(网络与新媒体)负责人,省级一流课程(新媒体工作坊)负责人◆■。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拍摄民族影像纪录片2部。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云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新媒体协会理事等◆◆★◆。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零工经济和远程办公的进一步普及,数字游牧(digital nomadism)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成为一种新兴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的核心特征是将远程工作和全球旅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显然,数字游牧生活方式和数字游民群体的流行与兴起,不仅仅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同样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研究领域”★■◆◆★。2024年★◆◆■,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以期理解和阐释它所带来的社会变迁◆■■★■◆,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和理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具计算机与新闻传播学专业双重背景◆★◆★,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传播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出版了《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网络传播学》《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媒体导论》等20余部专著或教材。